心之语
心灵的选择
清风专业号 | 2007-4-15

        凝望历史的天空,有的人选择了坚毅,有的人选择了奋起,甚者选择了死亡。他们用行动注释着生命,亮丽着生命! 
        李白: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 
        大诗人李白虽自信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“我辈岂是蓬蒿人”,但他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。长安三年,他只不过是统治者“歌舞升平”,“浅吟低唱”的御用文人,“大济苍生”成泡影,满腹经纶无所作为。然而李白毕竟是李白,他不向高官丰迎,而使自己“不得开心颜”,不图厚禄与谄媚,在去留,穷达的十字路口,他坚毅走向“不摧眉折腰事权贵”的人生之道,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,以其正直,傲岸,潇洒,成就了他那豪放,脱俗的伟大品格。 
        林则徐: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? 
        面对列强的入侵,朝廷昏庸,民族危亡,林则徐果断“虎门硝烟”,何以有此决心和行动?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?”正是这两句诗是他的人生追求,人格理念,价值取向的真实的写照,只要有利国家民族就尽力而为,虽死不辞,怎能因是祸就躲避,是福就争取呢?伟大的情志根置于心胸,融会于血液,并与其“海纳百川,有客乃大,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”相辅相成,共同铸就了人生的伟大与不朽。 
         屈原: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未悔。 
       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爱国诗人屈原,一生都在为富国强民而探索着,然而怀王昏庸,奸佞当道,屈原的种种努力都因“忠不必用”而无济于事。是随波逐流,从俗偷生,还是宁为放逐也不苟且?正因为屈原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未悔”。他坚持自己我追求,执著自我所爱,继续奋斗,即使为此九死一生也决不后悔!正因为如此,他深思高举,正道直行,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,其英名业绩与“天地同寿,日月齐辉”。 
        历览前贤,我发现选择竟有如此丰富的蕴含,被服着五岳沧桑与巍峨,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:所欲有甚于生者,故不为苟得也。   

作者简介
head
作者:
简介: [详细资料]
文章分类
手机文集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